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活动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眼部保养,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

有远见,不近视

0~6周岁阶段儿童视觉系统还处在“远视眼”状态,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如果6岁儿童有150~200度的远视储备,那么他将来发展为近视的时间会显著推迟,近视后发展为重度近视的风险也会降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来预防近视呢?

1.学习时坐姿要端正,近距离用眼20分钟,需要休息20秒,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看远看近调节视力。

2.要做好“三个一”:手离笔尖要一寸,眼离书本要一尺,胸离桌子要一拳。

3.坚持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眼睛的新陈代谢速度。

4.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在过强或过弱的灯光下学习。减少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应提醒幼儿保持正确姿势。

5.多吃含有维生素A、钙、胡萝卜素等的食品,如虾皮、海带、动物肝脏、蛋黄、牛奶、菠菜、油菜、南瓜、葫萝卜、柿子。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保证膳食的营养均衡。

6.保持用眼卫生,如不要用手揉眼睛等等。

7.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让眼睛得到最好的休息。

8.多锻炼身体,多做户外活动。

关注白内障,重现新“视”界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成熟、先进的白内障术式,该手术在表麻下即可进行。具有切口小,术后散光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关注眼底病变,提早预防疾病

眼睛一张照,慢病早知道;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眼底是全身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许多全身疾病都可以从眼底上反映出来。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病5年后眼底病变发生率达25%以上,10年后发病率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后立即进行眼底检查,无病变者每年进行复查,病变严重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2.高度近视人群:高度近视眼眼轴比普通人更长,视网膜随着眼轴的变长而被牵拉变薄,发生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等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

3. 50岁以上中老年人:老年性黄斑变性为眼底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和色觉改变,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