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是第23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1、哪些是听力障碍高风险人群?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

曾有过其他耳病史,如中耳炎、梅尼埃病

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有耳毒性药物应用史

患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

2、什么样的噪声会引起听力损伤?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一种在频率和强度上毫无规律、随机组合的声音;从心理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休息和工作,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声。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噪声、建筑噪声、交通噪声、娱乐性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是导致听力损伤的常见原因。

总体来说,噪声强度越大、个体接触时间越长,越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研究显示,85 dB以上的声音即可损害人体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损伤。

3、噪声性听力损伤的表现有哪些?

听觉疲劳:短时间暴露于强声环境会感觉耳朵里嗡嗡作响、听力下降,此时听力损伤程度一般较轻;离开噪音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自然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亦称暂时性听力损伤,属于功能性改变。

噪声性聋:如果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继续接触噪声刺激,功能性改变就可能发展为器质性病变,听力不能完全恢复,这时就出现了永久性听力损伤。

爆破性聋:当个体突然暴露在强度极大的声音下而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时,几分钟内导致的听力损伤称为爆破性聋,又称急性声损伤,这种情况下听力一般不能完全恢复。

噪声除损伤听觉外,还可引起耳鸣、头痛、头昏、高血压、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食欲减退等。

4、主要病因及预防措施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系统的机能也会逐渐发生退化,但听力障碍的产生和程度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膳食结构、基础性疾病、环境噪声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老年人若要维持健康的听觉能力,一定要戒除喜嗜烟、酒的不良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方式,远离高分贝和长时间的噪声刺激,慎用对耳和肾脏有毒性的药物,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可能导致血管硬化的疾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平和豁达的心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保持听力健康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