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从严肃医疗,走向小而美的专病治疗和更多的消费医疗。”在日前成功举办的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上,大会主委姚兰为非公麻醉的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11月23日,这场由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及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共同承办的行业盛会,汇聚了国内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领域的专家及各地同仁。大会以“重实践、求创新、达共识”为理念,为非公麻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开幕式上,多位行业领军者发表了高瞻远瞩的致辞。
作为我国麻醉领域的泰斗级专家,大会主委姚兰女士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强调,非公麻醉事业要善于运用资本的力量实现专业理想,通过“提质共进走基层”和“科研临床研讨会”等活动,实现医、教、研的协同发展。她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非公麻醉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要从严肃医疗,走向小而美的专病治疗和更多的消费医疗。”她寄语全体同仁,要通过强大的专业能力、更优的服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医学思想,寻找更精准的专业定位,为患者提供符合其价值观的最佳治疗方案,共同迎接麻醉学更美好的明天。

姚兰主委高屋建瓴地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新航向,而大会主委孙永兴的致辞则更聚焦于推动行业发展的根基与实践。他强调,麻醉科的水平是衡量一家医院好坏的关键,其团队建设与医疗质量息息相关。在国家大力推进麻醉质控的背景下,非公麻醉力量已成为一支重要的领头力量。他特别指出,本次大会不仅有非公体系的专家,也吸引了众多公立医院的知名教授,这正是行业开放、交流、融合的生动体现。

孙主委的观点得到了协会层面的高度呼应。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会长张育荣从更宏观的行业管理视角,进一步阐释了麻醉学科的战略地位。他指出,麻醉专委会汇聚了众多行业大咖,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拥有重要话语权。他深刻认同麻醉学科作为医疗安全的基石,“没有一个高水平的麻醉去做保障护航,高质量的三、四级手术就根本做不了”。他强调,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非公医疗机构必须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建设,坚持人才培养与学术提升,方能行稳致远。

作为本次大会的东道主,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府医院董事长兼院长王广发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麻醉学科作为守护生命安全的“核心防线”,价值愈发凸显。他着重强调了医疗合规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表示王府医院愿成为非公麻醉领域交流合作的“科研驿站”,与行业同仁深化合作,共促发展。

学术讲座环节高潮迭起,尽显前沿与纵深。大会主委、我国麻醉领域泰斗级专家姚兰以《守本、立根、铸魂非公麻醉专业与时代发展》为题,从战略高度为非公麻醉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紧随其后,张欢教授就《ERAS理念下围术期焦虑管理新探索》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多位国内知名麻醉领域专家也相继登台,围绕多个热点议题分享了各自的学术成果与宝贵经验。作为东道主专家,王府医院麻醉科主任杨改生则立足丰富的临床一线经验,就《术中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的诊断、抢救和预防》与《危重病例汇报:胸腔贯通伤的围术期处理》进行了专题分享。整场学术分享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紧贴临床的实战剖析,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与会医师们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前沿观点与临床智慧激烈碰撞,共享了一场学术盛宴。

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非公立医院麻醉医师构建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更显著增强了非公麻醉队伍的凝聚力与职业认同感,标志着我国非公麻醉事业正朝着规范化、专业化、同质化的目标稳步迈进。这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势力”,必将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