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也是第15届孤独症日,2022年的世界孤独症日主题呼吁大众聚焦孤独症群体的服务,提醒社会大众尊重、理解、关心孤独症患者,对孤独症群体的帮助需要政策引导、专业支持、社会资源帮扶和家庭的关注,每一种帮助赋有价值。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孤独症)的学术名称叫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简称ASD),它是一种是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重复行为作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所以叫谱系障碍,是因为患有这种病的人的严重程度、发育水平和生理年龄差别很大,因而称之为谱系,它包括早期婴儿孤独症、Kanner孤独症、非典型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艾斯伯格综合征等。
研究显示,56-90%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大部分会有感觉方面的问题。超过70%的孤独症患者会有不同类别和程度的其他病症(共病)。常见的是精神障碍、感知觉异常、胃肠道问题、注意力障碍、智力障碍、癫痫、免疫失衡、焦虑抑郁等。这些病症对孤独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以及预后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有的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1岁以内)就会表现出不同的特质,比如对亲人没有特别的依恋需求,不能被逗乐,眼睛很少注视人,不会发出咿呀声,听力没有问题但喊其名字不理睬等;在幼儿期(1-3岁)表现出不会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如经常自言自语或单纯的模仿性语言,不会用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不会玩“拿棍当马骑”等假想游戏。此外,孤独症儿童还可能有反复做一个动作的刻板行为表现,比如会不停的摆动手,身体像陀螺一样不停的转、不停的开关门等。
自闭症的早期征兆
六月龄儿童: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九月龄儿童: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十二月龄儿童: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十二月龄儿童:没有婴儿语;
十二月龄儿童: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比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十六月龄儿童:没有语言;
二十四月龄儿童:没有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者是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医生提醒各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上述行为表现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切不可心存侥幸,耽误干预时机。孤独症没有特效药,但实践证明,通过早期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不良预后。0-6 岁是孤独症儿童最佳的干预期,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希望家长们能提高孤独症的识别能力,仔细留意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漆黑夜空中独自闪烁着。因为疾病,他们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与社交技能,甚至会因怪异的举止受到排斥和歧视。我们呼吁,如果你的身边也有孤独症儿童,请接纳他们的不同,让更多孤独症儿童融入到我们这个世界,让他们有尊严、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