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民参与、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治愈肝炎”,旨在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普及各种类型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肝癌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球的45.3%,死亡例数约占全球47.1%。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关于肝癌的一些知识?

1、乙肝病毒携带一定会发展成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一定会全部发展成肝癌。约10%~20%的慢性乙肝病人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5%~20%的肝硬化可能会发展为肝癌。但是,90%的肝癌患者是因为携带了乙肝病毒!因此携带了乙肝病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预防肝癌的发生。

2、其他肝炎会不会导致肝癌?

除了乙肝,其他肝炎同样属于肝癌的高危因素。比如慢性丙型肝炎也是有可能发展成为肝癌的。丙肝患者约30%~40%会发展为肝硬化, 5%~7%的肝硬化会转化为原发性肝癌。

3、肝癌会传染?

肝炎病毒确实会传染,但不等于肝癌会传染。肝癌本身是不会传染的,和肝癌病人一起吃饭、一起生活是不会传染上肝癌的。即便是肝炎病毒会传染,感染了肝炎病毒不一定会得肝癌,只是增加了得肝癌的风险,肝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肝癌?

近年来,中国肝癌患者的年龄在不断前移,肝癌逐渐“年轻化”。高发年龄段从之前的45~55岁,已经提前到了35~55岁,中青年患肝癌的风险在不断提高。

5、不喝酒就不会得肝癌?

除了乙肝外,肝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丙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毒素污染、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遗传病等。喝酒只是高危因素之一,就算不喝酒,要是还和其他高危因素相关,那么也是会得肝癌的。

6、肝囊肿会发展成肝癌?

肝囊肿是比较常见的的肝脏良性疾病,一般不会恶化发展成肝癌。肝囊肿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它的生长缓慢,所以可能长期或终生不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也会因为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有没有压迫邻近器官以及有没有并发症而不同。

7、肝癌病人介入治疗后存活率高?

早期肝癌,患者的身体情况很好,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微创介入治疗等方法将肿瘤消除,达到较好临床效果。对于中晚期的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就要结合患者的年龄、肝功能状态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来进行具体的分析。总体来说,临床上很多被传统治疗手段判死刑的患者,通过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能获得长期的“带瘤生存”机会。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筛查肝病?

有以下症状需要筛查肝病,如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尿黄眼黄皮肤黄、面色晦暗、腹水、浮肿、肝掌、蜘蛛痣等。

哪些高危人群需要筛查?

王府医院肝病专家朱琳提示乙型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时进行筛查。主要包括反复输血,或者血制品的病人;静脉吸毒的人;艾滋病病人;性伴侣较多的人;爸爸或者妈妈是乙肝或丙肝的孩子;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或者是接受过手术、有创的检查,或者看牙的病人等。如果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应该主动地到医院进行乙肝丙肝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日常生活中,如果养肝、护肝?

1、认识造成肝脏疾病的高危因素并做好积极预防

很多情况下乙肝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患病或者知道自己患病但不知道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这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尤其对于患有乙肝的育龄男女,如果知道这些知识就可以提前做好有效的预防,从而避免将来使自己的孩子也患上乙肝。

2、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肝脏有很强大的代偿功能,很多情况下肝脏的损伤都可以通过“休息”来恢复。因此,保证健康的饮食、经常适量运动、坚持睡好觉、少熬夜,避免乱吃药和喝大酒。

3、定期进行肝脏相关的健康筛查

在了解到引起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后,对于肝脏疾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应该加强体检和筛查。例如,对于知道自己有乙肝或丙肝的朋友,每半年就应该做腹部B超和肝癌的相关肿瘤标记物来筛查肝癌;对于长期饮酒、乱服药物、暴饮暴食、生活休息不规律的朋友也应该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肝脏B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