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免疫力”成为大众关注的健康关键词。所谓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预防疾病的生理屏障,免疫力越强,患病风险通常越低——同样环境下,免疫力弱的人更易感冒发烧;即便患病,免疫力弱的人恢复周期更长,用药效果也可能打折扣。
眼下季节交替,除了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接种流感疫苗是提升流感防护力比较直接、有效的方式。结合最新医学共识,今天就为大家说清流感疫苗对免疫力的关键作用,帮你避开认知误区。
接种流感疫苗,提高免疫系统防御能力
“每年打流感疫苗会降低免疫力?”这是很多人心中的顾虑,但科学早已给出明确答案:任何合规疫苗都不会削弱免疫力,反而能帮免疫系统“变强”。
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每年变异”,因此需要每年接种疫苗。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每年接种”的过程,其实是在帮免疫系统积累“病毒记忆”:每一次接种,都能让免疫细胞更熟悉不同流感毒株的特征,未来遇到新变异毒株时,能更快启动防御反应,相当于给免疫系统做“针对性训练”。
尤其对老年人而言,多次接种流感疫苗可维持更持久的免疫应答,避免因年龄增长导致的免疫功能衰退,让身体对流感的抵御力更稳定。
流感疫苗能让免疫系统“更精准发力”
流感病毒的危害远不止“发烧咳嗽”,它会直接侵袭呼吸道,甚至深入肺部引发重症肺炎,还可能诱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是重症高发群体。而流感疫苗的核心作用,就是帮免疫系统 “精准对抗”病毒,减少严重风险:
- 降低重症与并发症风险
接种流感疫苗后,即便不慎感染流感,也能显著减轻症状(如减少高热持续时间、缓解咳嗽乏力),更重要的是,能将流感引发重症肺炎、心肌炎的风险降低,为高危人群筑起 “生命防护墙”。
- 减少“细胞因子风暴”隐患
很多人不知道,流感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细胞因子风暴”。当身体遭遇强致病性流感病毒时,免疫系统可能因过度应激,大量分泌细胞因子——这种“过度防御”虽能攻击病毒,却会误伤正常肺组织,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接种流感疫苗后,免疫系统能更“温和” 地识别病毒,避免过度免疫反应,有助于减少和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概率。
- 减少抗生素滥用,保护免疫“主动性”
流感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对其完全无效,但很多人感冒后会自行服用抗生素,长期如此会导致细菌耐药,还会让免疫系统“变懒”——若每次生病都依赖药物,免疫细胞缺乏“实战机会”,抗病能力反而会下降。
接种流感疫苗可直接减少流感感染率,从源头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既缓解了细菌耐药问题,也让免疫系统保持“主动防御” 的能力。
为什么10月是接种“黄金期”?
选对时间,流感疫苗的防护效果才能最大化,10月接种的优势主要有3点:
- 赶在流感高峰前建立防护
我国流感流行季通常从11月持续至次年3月,疫苗接种后需2-4周才能让身体产生足够抗体,保护期可达6-8个月。10月接种,能在流感病毒“活跃期”到来前,为身体筑起完整的免疫屏障,避免在高峰期因抗体不足而感染。
- 疫苗充足,不用排队
每年10月是流感疫苗集中供应期,各地门诊库存充足,且接种人数相对较少,无需长时间排队等待;若等到11月流感暴发后再接种,不仅可能面临疫苗短缺,还会增加在门诊交叉感染的风险。
- 方便全家同步防护
建议带老人、孩子一起接种,既能减少多次往返医院的麻烦,也能让全家在流感季获得“集体防护”,尤其能保护免疫力较弱的儿童和老人。
王府医院预防接种门诊
接种时间:周三13:00-15:00 ;周六 8:30-11:00,13:00-15:00
地址:王府医院影像中心二楼预防接种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