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与心理干预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构建覆盖全流程、跨学科、多机构协作的一体化急危重症救治链条,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议题。2025年10月15日上午,“中法急危重症学术交流会”在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会议邀请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AP-HP)重症与精神领域专家代表来华分享前沿经验,并与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多家单位的ICU、急诊、精神科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北京市昌平区卫健委领导也出席了会议,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提升危重症患者的整体救治效率。

会议开场,法政集团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北京王府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法系列活动倡议人潘军女士致欢迎辞。她指出,急危重症医学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本次会议的使命,正是要超越简单的学术交流,形成一个统一的联盟,联手锻造一条“跨越国界、无缝衔接的生命之链”,为全球急危重症医学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人类共同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随后,AP-HP国际关系部中法项目管理人纳娜博士代表法方致辞。她介绍了巴黎急救体系在突发事件应对、院前干预和多学科协作方面的整体架构,并表示此次中法专家齐聚一堂,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深入探讨机会。

深度对话:巴黎前沿经验与中国本土实践

本次会议的核心环节聚焦于巴黎前沿经验与中国本土探索的交流与碰撞。两场来自法国医学专家的演讲,系统性地分享了欧洲在急危重症领域的成熟模式。

安托万·蒙塞尔(Antoine Monsel)教授,作为索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及皮提耶-萨勒佩特里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负责人,就“呼吸困难与机械通气”主题发表演讲。他结合自身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领域的丰富经验,深入解读了临床技术、重症资源配置及治疗流程标准化等关键问题,为处理复杂危重病例提供了宝贵的一线经验。

加埃勒·阿布格拉尔(Gaëlle Abgrall)博士则带来了精神创伤救援的独特视角。作为巴黎急救中心(SAMU)精神医疗紧急救助单元(CUMP)的核心领导者,她以亲历巴黎多起重大突发事件的经验,分享了“大规模意外事件精神创伤的救援组织 – 法国模式”。她系统阐述了一个成熟的心理干预体系如何与生理救治同步启动、无缝衔接,这对于正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与此同时,中日友好医院ICU主任段军的演讲则展示了中国的创新实践。他针对“报警疲劳”这一全球性技术难题,分享了中方基于智能算法与管理机制的解决方案。此外,他重点介绍的“原位模拟”培训模式获得了法方专家的高度认同,展现了中国方案在提升急救培训效果方面的独特价值。

凝聚共识:聚焦一体化救治链条的关键环节

在随后的“构建一体化急危重症救治链条”专题座谈中,讨论走向高潮。与会专家从“多发伤患者,谁来开第一刀”这一普遍的临床痛点切入,法方介绍的由ICU医生担任总协调和决策者的模式,引发了中方专家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

对话迅速扩展至整个救治链条的各个环节:从如何解决国内普遍存在的院前、院内信息脱节问题,到借鉴法国高效分诊、绕过急诊直送创伤中心的“网络化”体系;从“移动卒中单元”等创新模式的引进,到如何利用手机App等技术手段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急救。这场研讨,清晰地描绘出了一幅从公众急救、院前转运、院内决策、专科治疗到心理干预的全景式、一体化急危重症救治蓝图。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价值,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法双方在急危重症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双方期望能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在课程开发、技术引进、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致力于将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转化为服务于更广泛人群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