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口腔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的重要宣传内容,今年是第37个“全国爱牙日”,活动主题为“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再次强调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紧密关联,以及科学护牙的重要性。
为响应爱牙日号召,切实将口腔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王府医院口腔科于门诊大厅精心组织了公益义诊活动,为过往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口腔健康服务。义诊现场,口腔科专家为市民细致检查牙齿龋坏、牙周健康、牙龈状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龋齿、牙龈炎、牙齿敏感等问题,逐一给出个性化治疗建议与日常护理方案。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口腔健康服务,更让“口腔健康关乎全身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中,健康口腔惠及全人群生命全周期,且健康口腔从孕期便需开始重视,无论是保护乳牙,还是巩固恒牙,都对人们日后“嚼得动、吃得香”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其标准为“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为保持口腔健康,各类人群应该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
一般人群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每天使用含氟牙膏至少刷牙两次,含氟牙膏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饭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有助于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同时应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清洁牙齿缝隙。尤其要注意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且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
饮食少糖,少喝饮料:经常摄入高糖食品和饮料以及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发生龋病或酸蚀症。日常应减少高糖食品、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的摄入量,水果制作成果汁后,所含糖分成为游离糖,致龋性增加,不建议将水果制作成果汁饮用。
定期检查,每年洁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能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一般人群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牙石需要通过口腔医生洁牙去除,建议每年进行1——2次洁牙。若出现龋病、牙周病等常见口腔疾病,或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等口腔不适,应及早就医。
育龄女性
加强口腔保健:育龄女性如果口腔保健不佳,不仅会因孕期发生口腔疾病而带来治疗上的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流产、早产、低体重出生儿、婴儿先天性疾病等生育问题。
孕前口腔检查:建议孕前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拔除位置不正的智齿,进行一次洁治或必要的牙周系统治疗。
儿童
重视刷牙,家长监督:从儿童第一颗牙齿萌出开始,家长就要用适合的工具为孩子清洁牙齿和口腔,每天至少2次。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口腔清洁应由家长帮助完成;对于3至6岁的儿童,可以学习使用“圆弧刷牙法”刷牙并由家长监督完成,但仍需家长每日至少帮助刷牙1次;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家长需要继续监督和帮助孩子刷牙。
定期检查,预防龋病:龋齿对儿童健康危害严重,可导致儿童牙齿疼痛、咀嚼困难,影响进食和睡眠,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快,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建议采用窝沟封闭、局部用氟等措施积极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
老年人
定期检查,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衰退,口腔组织修复能力减弱,且老年人常常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和习惯不佳,使得老年人龋齿、尤其是根面龋严重,牙周疾病普遍,造成牙齿丧失。老年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提倡每年洁牙一次。
保存每颗能治疗的牙,及时修复缺失牙:应保留能治疗的牙齿,切忌轻易拔除。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目标是“8020”,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若牙齿无法保留,则应及时拔除,并及时镶复缺失牙,以维持牙列完整,恢复口腔基本功能。对于没有保留价值的残冠、残根,应及时拔除,否则可能引起全身感染。
慢性病患者
关注口腔健康,控制基础疾病:慢性疾病和口腔健康密切相关。例如,研究发现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患病率较高,高脂血症患者牙周问题较健康人群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普遍存在口腔、义齿卫生状况较差的问题。慢性病患者需要加强基础疾病的控制,这有助于口腔健康的维护。
培养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口腔环境清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减少感染。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早治疗口腔病变。
口腔健康,真的关乎全身健康,需要每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守护。希望通过全国爱牙日科普及义诊活动,让更多人意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积极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口腔健康。
口腔科出诊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
咨询电话:81779999-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