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开期间,医院各科室、各病区都出现了患者激增的情况。法政集团王广发董事长厚植家国情怀,守护一方健康,在他前瞻性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工作部署,满足患者及时就医的刚需。王府医院医护人员带病坚持,连轴工作。特别是护士们,超负荷运转,39度的她们还在坚持照顾38度的病人们…

“懂事”的护士们,坚强的让人心疼

六病区护士孙文娜抗原阳性后,消化道症状严重,她白天输液,晚上还要来上夜班,即使恶心、腹泻也没休假;护士李金凤是第一个接触医院阳性患者的医护人员,因为怀孕哺乳期没有接种疫苗,顶着巨大压力一直在照顾阳性患者,协助转院、终末消杀,她都冲在最前面,坚持完成工作;护士解丽娟,平时身子就弱爱出虚汗,照顾阳性患者期间,每天穿12小时三级防护,为了节约防护用品,经常一天无法进食,坚强的让人心疼。

护士们加班加点,转运患者

科室消杀,保障患者安全

我们不是不难受,是顾不上难受

九病区主班护士田娟发高烧39.7度,瑟瑟发抖的她穿着棉袄,吃着退烧药坚守岗位;药班护士石静发烧39.5度,一手举着冰袋给自己物理降温,一手坚持配药、发药;夜班护士陈媛媛和时曼已经烧到39.8度,为了能快速退烧,塞上引哚美辛栓,强忍病痛奔走在病房中;王璐瑶带病发烧坚持工作,一天假都没请。她们每天一遍遍重复用药治疗、抢救、口腔、会阴护理、吸痰等护理操作。护士长姜珊说:“我们肿瘤科患者免疫力低,病重患者较多,生病的时候我们不是不难受,是顾不上难受!”

瑟瑟发抖的护士穿着棉服依然坚守在岗位

高烧的护士用冰袋给自己降温,仍在为患者忙碌着

真希望疫情赶快结束,可以回家陪陪孩子和父母

疫情的放开,患者大面积感染,让内分泌科的护士们有些措手不及,由于人手不足,一人要承担多项工作。自12月7日以来,12名护理人员接连转阳,没有人选择休息,而是带病坚持工作。发烧了吃退烧药、头痛了吃止疼片,吃住在科室。林杰家里有两个孩子,作为老护士,她以身作则,坚守科室二十多天未回家;蔡伟伟平时自己带孩子,疫情来临,她将自己五岁的孩子放在邻居家半个多月,每天想孩子想得偷偷擦眼泪,也未请过一天假;王亚丽咳到痰中带血,默默去拍了CT,开了药继续工作;高烧中的王冠英和李玉林仅休息一天就带病返岗;魏思婷、高雁玲、郭娇梅、何正荭、李娜、魏国华不怕苦不怕累,每次都冲在第一位去支援红区。大家都说,真希望疫情赶快结束,可以回家陪陪孩子和父母!

护士们只能通过视频与孩子“见面”

防护服里的她们也是病人

有人倒下了,总要有人站起来

人员紧缺、工作超负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了七病区。2022年12月初,七病区两名患者核酸阳性,病区要封控,护士长李阳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和在科的护士们全力以赴迎接这个抗疫战。疫情来势汹汹,仅3天时间,科室大部分患者都出现了发热症状,护士也仅剩3名无症状,科室的保洁全部被转运。厚厚的防护服下,每个人都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体力透支,大汗淋漓,护士长李阳说:“我看到护士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可是她们还在坚持,她们也是病人,也需要人照顾,但有人倒下了,总要有人要站起来,这是我们的责任!”

护士们主动承担起病区转运垃圾的工作

高烧39度的她们,甚至比患者体温还高

十病区的护士们除了护理工作还积极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为病人实施心理疏导,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训练。为了让患者听清楚,她们不得不大声说话,肺通气量就会随之增加,感染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大。难道她们不害怕吗?她们也怕,怕的不是自己“阳”,而是担心自己倒下了,病人怎么办!护士长李芳带领全体护士带病上岗,李媛、刘一曼带病支援其他科室和红区,李变芳、李悦、陈卫卫、李亚盟高烧均39度多,甚至比病人的体温都高,李丽爽和徐畅两名孕妇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在岗在位。

护士细心地为患者擦去手上的胶布印记

SICU护士麻佳瑶,生病一直坚守岗位,在全科室相继发热情况下,她扛起值班任务。晚班只有她一人值班,工作中险些晕倒,她只是趴在桌子上休息片刻,就又起身去照顾患者……

SICU护士带病上岗,差点晕倒

面对“带病工作”、“坚持住不倒下”的护士们,我们钦佩她们的责任担当,也希望她们平安健康。但看到她们忙碌的一幕幕,我们内心难免五味杂陈。她们也是普通人,没有颂歌里的那样坚强,她们也会害怕,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她们的家里也有生病的老人和孩子……但她们始终相信,疫情终将过去,她们用实际行动和无畏付出,告诉患者,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感谢所有坚守岗位、抗战在一线的护士们

那些感人的故事、默默付出的身影

远不止这些

向每一位王府医护人员致敬!

愿疫情早日过去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