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肝炎,多数人首先想到甲肝、乙肝,但你知道吗?在肝炎病毒家族中,戊型肝炎(戊肝)正以每年约2000万例的感染人数悄然蔓延,其致死率是甲肝的10倍,近年发病率更在我国超越甲肝。更可怕的是,它主要通过“吃”传播——一顿海鲜、一盘沙拉,甚至一口未熟的牛排,都可能成为感染的导火索。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在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揭开戊肝的真相,守护餐桌上的健康。

戊肝是什么?为何比甲肝更凶险?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与甲肝、乙肝相比,它有三个显著特点:

传播隐蔽:通过消化道传播,食物、水源污染是主要途径,常因“吃错东西”感染。

致死率高: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1%-3%,孕妇感染后病死率更飙升至20%-25%。

高危人群脆弱:孕妇、老年人、慢性肝病患者(如乙肝携带者)感染后,易发展为肝衰竭,甚至死亡。

戊肝如何“吃”出来?这5类食物是重灾区!

戊肝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海鲜、肉类及乳制品中,以下食物是高危载体:

传播链解析:

病毒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摄入后发病→隐性感染者未察觉,继续传播病毒。

谁最容易被戊肝盯上?这六类人务必警惕!

慢性肝病患者:

①乙肝-戊肝重叠感染发生率高:住院病人中,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率达13.6%。

②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风险高:乙戊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率可达32%,发生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1倍,单纯戊肝患者的5.0倍。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显著增加:乙戊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5倍,单纯戊肝患者的4.5倍。

孕龄产妇:孕龄产妇感染戊肝后,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易出现病情恶化,导致死胎、产后大出血等。孕妇:妊娠晚期感染,病死率高,且可能传染胎儿,导致畸形、流产。

老年人:戊肝已成为老年人急性病毒肝炎的主要病因。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大学生:大学生生活集中、集体用餐、接触频繁,是消化道传染病蔓延、流行和暴发的易感人群。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对戊肝的免疫力。研究表明,大学生戊肝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仅为2.8%,处于较低水平。《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试行)》规定,患病毒性肝炎不合格;《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患有各种急慢性肝炎不合格。

食品从业人员:食品从业人员(包括畜牧养殖者和餐饮业人员)感染戊肝病毒风险高。感染后,可作为传染源污染食物,造成人群较大范围发病。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患有戊肝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的食品从业人员,应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旅行者:旅途中因环境变化、旅途劳顿等易导致免疫力下降,难免食用不洁的饮食或水源而感染戊肝。

如何科学防御戊肝?记住这3招!

 饮食安全:煮熟煮透,生熟分开海鲜、肉类必须彻底煮熟(贝类煮沸10分钟以上)。刀具、案板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外出就餐尽量选择高温烹饪的菜品,少点凉拌菜。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认真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尤其处理食物前。外出就餐使用公筷,减少唾液接触。

接种疫苗:一针筑起防护墙推荐人群:16岁以上高危人群(如孕妇、老人、慢肝患者、餐饮从业者)。接种程序:0-1-6月各1针,保护率达100%,抗体可持续30年。禁忌:急性肝炎期患者、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暂缓接种。

专家提醒:戊肝无特效药,重症患者需人工肝或肝移植,预防是关键!别让“舌尖上的美味”变成“生命的威胁”。

戊肝虽凶险,但可防可控。从今天起,改变饮食习惯,重视疫苗接种,让我们共同行动:社会共治消除肝炎!

疫苗接种时间:周三13:00-15:00 周六8:30-11:00 ,13:00-15:00。

接种地点:王府医院体检中心二层预防接种门诊

预约方式:微信搜“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服务号”→预约挂号→预防接种门诊→戊肝疫苗。电话预约:18911120587咨询电话:18911120587(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