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随着政策的开放,医院各科室、各病区患者激增,成为抗击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王府医院的医生们带病坚守岗位,无一人退缩,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高烧的他们甚至边输液边工作…...

他们是病人,但他们更是医生

面对疫情,尽管有着充份的心理准备,但疫情冲击的速度远超于大家的想象。脾胃科门诊、病房、胃肠镜室与碳13呼气试验检查室,医务人员需求大,随着科室人员相继发热,工作量骤然加大。张晓燕主任第一时间进行工作部署,她说:“孩子们太辛苦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一起度过难关!”杨帅医生连续四天高烧40.2度,第三天就返岗坚持值24小时班,忙起来更是几个月没回家陪怀孕的妻子,最忙的时候,他胸部CT查出肺炎,仍然打着点滴坚持在岗;徐丽满医生,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科室正常运转,连日吃住在单位,想孩子的时候只能拿出照片看两眼;姬燕妮、毛倩茹、刘涛医生,带病上岗,每天顶着“刀片嗓”、“水泥鼻”坚持工作;姜涛和谢妲医生,患病期间坚持门诊出诊,同时还坚持病房的夜班与质控工作。

张晓燕主任带病上岗,带领生病医生查房

高烧的杨帅医生一边输液一边工作

当骨科大夫出现在了重症病房......

“今天支援重症病房整整一周,14个病人管了7个,真的很累!连续三个夜班都没怎么休息。很想休息,但看看这满病房的重症肺炎,快过年了,谁愿意生离死别,继续坚持吧!希望越来越好,希望疫情赶快过去!期待都能团团圆圆!”骨科韩建华医生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随着病人激增,骨科病房部分被临时调配成急诊1病区,韩建华也被安排在这里支援。他说:“我也没想到,我一个骨科大夫会出现在重症病房,说实话,刚开始还是挺紧张的,但是看到病人进来那一刻,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救人!”

韩建华医生的朋友圈

年近九旬的患者双手合十对韩医生说着“谢谢”

兜里揣着药,难受就喝两口

心内科副主任陈东有着10余年的急诊工作经验,得知急诊人员紧缺,他第一时间申请支援急诊。但当他到了急诊才知道,情况远比他想象的更严峻。大厅、诊室、抢救室、留观室,连通行过道都挤满了患者,每天都有危重症患者接连不断地被送进来......陈东副主任与急诊同事交流工作后便马上展开工作。一直咳嗽胸痛的他,没时间去拍CT,兜里揣着“肺力咳”,咳得太厉害时,就赶紧喝两口。连续多天都是从早上八点忙到夜里十二点。现在,结束急诊支援任务的他,还坚守在新冠康复中医门诊岗位上,帮助更多的新冠患者。

陈东副主任手机里“凌晨的急诊室”

在新冠康复中医门诊忙碌的陈东副主任

这份责任太沉重了,我们怎敢辜负

12月4日,伴随患者大面积变阳,医生、护士也出现发烧症状,脑病科成为医院紧急封控的住院病区。危急时刻,徐涛、周雷、姜广军、张磊四位医生主动请缨,组建了第一梯队勇敢站在第一线。但发烧及重症患者太多了,仅四天时间,第一梯队医生都发起了高烧;朱真灵、衣珊、张桐桐三位医生作为第二梯队及时补位,但也没有逃过发热症状。此时,科室全部医生工作都遇到了极大挑战。科里还有41名住院病人,还有随时可能发病的脑卒中患者,还有待支援的发热门诊工作,每一件都不允许他们懈怠!徐涛、周雷医生发着烧,拖着病体再穿防护服坚持上岗奋战;张磊和姜广军医生也放弃休息,一心扑在病房,累了就趴在护士站歇一会儿,他们连续在岗奋战半个多月,组织10余次危重症患者抢救。每次走出病房,他们都强忍着身体的疼痛、乏累,因为他们深知,作为医者,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不能辜负。

连续奋战半个月的徐涛医生累倒在护士站

脑病科医生带病上岗全力抢救患者

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面对急诊激增的患者,我院迅速启动各项措施减轻急诊负担。但急诊每天的接诊量依然很大,危重症患者居多。艰难时期,医院号召医学背景的行政同事积极支援急诊。医务部张才如有过急诊支援经验,她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期间,带病工作12小时。元旦本应是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她放弃休假,坚守支援岗位,张才如说:“无论是在行政科室还是在临床一线,作为王府人,我们的工作都是保障患者健康,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放弃休假,在急诊支援的张才如

过去的一个月里,王府医院各临床科室医生都积极支援发热门诊和急诊,全力保障患者及时就医。

急诊一病房支援医生:国际医疗部沈志卫;骨科朱庆翱、苗志堃、韩建华;呼吸科杨廷全;神经外科韩近超;急诊科张国鹏 、田韬;耳鼻喉科王文利.

急诊支援医生:脾胃科田晓燕;肾病科孙福慧;心内科陈东、耿二冬、王浩;普外科张锦秀;骨科李俊峰。

红区支援医生:呼吸科杨廷全;心内科刘江波;普外科李沫钇。

医生也是生病的患者

医生也有家人要照顾

医生也会疲惫,也有体力透支的时候

感谢所有坚守岗位、抗战在一线的医者

你们是王府的骄傲!

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

静待春暖花开,你我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