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养生注重顺应二十四节气,也称节令,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这合乎自然及人体的变化,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独特观点。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谈及冬季保健养生时说:“冬三月,此谓闭藏”。这提示人们在冬季的养生要根据节令特点,就是冬气渐渐降藏的特性,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侧重养护人体宁静之阴气,使阳气得以潜藏,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冬季是寒冷萧条的季节,尤其是今年北京的冬天更是经历了十年未遇的寒潮侵袭,那么,如何在这寒冬季节调养身体,预防疾病,减少寒流带来的伤害?王府医院治未病科专家今天重点为大家介绍下气虚和阳虚质的体质养生知识,为大家在冬季养生防病提供帮助。

体质特征

气虚质多元气虚弱,其体质特征为体型偏虚胖或胖瘦均有,平素易乏力,倦怠少气,面色微黄或白,唇色淡白,毛发不华,性格喜静懒言,偏于肺气虚者易喷嚏、流清涕,常自汗易感寒,易哮喘,多兼有过敏素质。

阳虚质者多元阳不足,其体质特征常以形体偏胖,畏寒怕冷明显,性格多沉静内向,精神不振,毛发易落,面色晦暗,大便质稀薄,小便清长,耐夏不耐冬。

饮食调养

在冬季,气虚质者的饮食调养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食用。如小米、粳米、扁豆、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刀鱼、菜花、胡萝、香菇、马铃薯等。由于气虚者多脾胃虚弱,因此饮食不宜过于滋腻,应选择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的食品,适合选用含有补气药的药膳调养身体。阳虚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常用的补阳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黄鳝、虾、核桃、香菇等,这些食物可补养五脏,强壮体质。

起居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天是水冰地坼,天地万物处在闭藏状态的季节。应早睡晚起,以避寒就温,顺应冬天潜藏之气。“寒从脚下起”,足部受寒邪,势必影响内脏,可致胃痛、腹泻、腰腿痛、月经不调,诱发心脑血管、咳喘等疾病的发作。气虚者冬季易于伤风外感,应注意保暖,冬天注意脚部保暖,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减少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阳虚者尤其耐夏不耐冬,冬季要注意腰部和下肢保暖,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不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运动锻炼

冬季虽寒,但仍要坚持进行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天气温低、气压相对升高,因此,锻炼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避免着凉。选择适合的锻炼地点,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大雾中及空气污染的地方运动健身。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室内锻炼,使气血经脉通畅,阴阳平衡,强体质,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气虚和阳虚质的运动锻炼可选用一些比较和缓的传统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进行锻炼,配合调息方法,有利于养气、补气,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坚持有规律的锻炼,可达到外强肢体、内和脏腑、通畅经络的作用,保证内脏器官处于健康和最佳功能状态,以保障健康人体的需要。而按摩疗法中捏脊法是改善小儿阳虚质的很好方法,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可以补肾助阳,改善阳虚体质。需要注意的是,气虚和阳虚质人畏寒易受风寒侵袭,锻炼时应注意保暖避寒,要选择和暖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锻炼,一天中以阳光充足的上午为最好时机,其他时间锻炼则应当在室内进行。运动量不能过大,尤其注意不可大量出汗,以防汗出伤阳。

调体方药

气虚质适合培补元气,补气健脾,代表方为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常用药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陈皮、大枣等药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党参、黄芪、甘草为“气药”,是调治气虚质的主药,由于“气之根在肾”,可酌加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等益肾填精。阳虚质适合补肾温阳,益火之源。调理气虚和阳虚质时要慢温、慢补,缓缓调治。

总之,中医体质养生,注重顺应四时节令,预防疾病讲究以“人”为本,人体健康则以“体质”为本,辨识体质,顺应时令养生事半功倍,可使身体长期受益。在这个寒冬,王府医院治未病科专家从各个方面助力您冬季调养,固本扶正解您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