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明显地感觉到秋天的到来。此时,心、脑血管易受气温骤变影响引起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梗、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中老年人,机体自身调整机能下降,对气候变化的耐受性差,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这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是“多事之秋”。

心脑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死亡率居首位,正确的预防保健及早期治疗尤为关键。那么,哪些人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又该如何预防?血管在提前发出“救命”的预警信号时,你能第一时间意识到吗?今天的文章告诉你这些要点。

心脑血管病的五类高危人群

01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会促使血管内皮出现炎性反应、动脉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逐渐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如果长期血压控制不当,最终诱发心脑血管病。

0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心脑血管系统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皮能量代谢异常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从而导致血管结构改变、功能障碍,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

03肥胖者

肥胖者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病,根据临床调查表明,肥胖者出现血栓的几率,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3倍。这是因为肥胖者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对正常者较低,容易出现代谢紊乱,患三高疾病的几率相对较大。

04中老年人

一般来讲,40岁以后冠心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每增加10岁,发病率递增1倍,女性要晚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年龄是50岁以上的人群。

05不良习惯患者

长期吸烟和饮酒,二者所含的有害物质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并可能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问题,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类疾病。

12个问题,测测你的血管年龄

情绪压抑

对任何事情过于较真

喜爱吃方便食品、饼干或其他甜食

偏爱肉类和油炸食品

缺少体育运动和活动

每天吸烟支数乘以烟龄≥400

爬楼时感到胸痛、胸闷或气急

手脚发凉、麻木,有时疼痛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明显拿东忘西

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

亲属中有人死于脑卒中(中风)、冠心病

其他一些血管老化征象,如皮肤出现皱纹、腿脚不灵便、四肢麻木等

符合0-4项
血管年龄尚属正常

符合5-7项
比生理年龄大10岁

符合8-12项
比生理年龄大20岁

以上符合项越多,血管年龄越高!

哪些措施能保护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80%的心脑血管疾病能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进而得到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或者延缓心脑血管及相关的疾病。

均衡饮食:少脂少盐少糖,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科学运动:每天做30分钟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游泳、骑车、跳舞、打球等,坚持锻炼、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烟酒加速血管损伤,戒烟戒酒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控制血脂、血糖和血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严格控制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有利于易损斑块向稳定斑块的转化;

平衡心态: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身体各个系统功能都处于最佳状态,让血液循环更顺畅,血压也相对稳定,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十分重要。

定期心脑血管健康检查

除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定期进行心脑血管健康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检查项目包括:

1. 监测血压、体重;

2. 定期抽血查血常规、生化(电解质、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血凝、高同型半胱氨酸;

3. 腹部超声、血管超声(颈部血管、下肢血管)、超声心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肢体动脉硬化测量;

4. 头颅核磁、头颅MRA或头颈部CTA、冠脉CTA

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大,并发症多,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猝死,所以在生活中预防重于治疗,对于这类疾病的先兆表现,一定要有所警觉,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心脑血管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另外,一些心脑血管病患者在换季时节身体出现不适,按照自己的“常识”来调节药量的做法相当危险,王府医院专家建议患者在坚持服用心脑血管方面常用药物的同时,在季节变化时应及时就医,以便指导合理的药物应用,并备好急救药品。

文中首图及部分文字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