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是一种精神

更是一面旗帜

跨越国界、种族、信仰

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

                                               ——习近平

2020年5月8日,第73个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红十字日的宗旨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目标是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的境况。今年的主题是“助力疫情防控,红十字'救'在身边”。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下“世界红十字日”的由来。

1、历史由来

世界红十字日1863年诞生于瑞士,创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

0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战争留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受到了国际红十字界的普遍赞赏和支持。

02.1921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10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通过一项决议,向各国红十字会推荐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休战日的做法

03.1930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4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设立了由捷克、比利时和协会共同指派的三国委员会,负责在3年期内亲赴现场实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红十字休战日的组织工作和实践经验

04.193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5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听取了三国委员会的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红十字休战日的活动。

05.193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16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上,红十字休战日的作法再次得到肯定。

06.1946年,第19次理事会会议上,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指示协会秘书处研究确定一个固定的日子为国际红十字日,各国红十字会在这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

07.1948年协会召开的执行委员会会议正式建议,今后各国红十字会尽量选择5月8日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的生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

08.1948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上,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

09.1984年,由于不断有穆斯林国家的红新月会加入,世界红十字日正式更名为“世界红十字与红新月日”

2、三个标志

红十字会采用白底红十字为标志

2005年通过的红水晶标志

红十字运动的红新月标志

3、红十字精神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席卷全国,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务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坚如磐石般的坚守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战疫篇章。

 

2020年世界红十字日紧紧围绕新冠疫情,提出“助力疫情防控,红十字‘救’在身边”的主题。疫情期间,我院充分发挥“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展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在做好内部防控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投身社会公益,践行大医精神,勇担社会责任。

01“人道”

疫情无情,人有情——捐赠、献血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防疫物资紧张,我院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从国外购买大量口罩等医用防护物资,在满足自身使用的同时,向周边养老机构进行了捐口罩、药品等物资捐赠。同时在疫情期间组织员工积极献血、捐款,解决血荒时艰,共计捐款5.6万元。在国家有难之时,在人民需要之时,尽一己之力,回报社会,义无反顾。

02“博爱”

冬寒心不冷——疫情期间坚持代开药

疫情期间,在众多员工尚处隔离,人员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我院克服困难,坚持为周边社区的高龄老人或特殊情况老人开展免费代开药服务,解决了老人开药不便的大问题,减小了交叉感染风险。同时,为满足居民自我防疫需求,充分发挥我院中医药优势,为周边居民代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权威防疫处方中药,截至3月30日,我院已为周边300余位居民代开防疫处方中药6000余付。关爱老人,弘扬传统美德,我们一直在行动。

03“奉献”

无私奉献,勇敢逆行——持续支援临时医学观察点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为当下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医院临时医学观察点压力增大,对专业医护人员的需求缺口较大时,我院积极响应北京市委、市卫健委、市中医管理局以及昌平区卫健委的工作安排,分别于3月22日、4月27日先后派出两支支援队伍,共计11名医务人员。截止目前,他们已经持续支援五十天有余,一直坚守岗位, 无私奉献。我们要向支援人员以及支持他们的家人发自肺腑的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今天,世界红十字日,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举全院力量,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